幼儿园安全检测——单跨框架结构体系学校鉴定:
很多中小学教学楼和生活设施建筑都采用单面走廊的形式,其结构形式也相应采用了单跨框架结构体系。而单跨框架作为框架结构的特殊形式,其抗侧移刚度小,耗能能力弱,结构冗余度小,在遭遇强烈地震时,很容易
由于单个竖向构件发生破坏继而引发结构连续倒塌。这类建筑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国内外历次的地震中都证明这种结构体系对抗震严重不利,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新设计的建筑应当尽量避免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已建成的单跨框架结构应当进行抗震鉴定并加固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1 抗震鉴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5 条规定:“高层的框架结构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多层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
框架结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6.2.1条也规定:“框架结构不宜为单跨框架,乙类设防时,不应为单跨框架结构”。根据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单跨框架结构均在国家规范限制使用之列,但也根据其高度及设防分类而有所区别对待,特别是对于既有房屋的鉴定,其规范的应用较应该因实际情况而定。对此,《建筑抗震鉴定标准》*6.
1 . 2 条有专门论述:“现有钢筋混凝土的抗震鉴定,应根据其设防烈度重点检查下列薄弱部位:一、6 度时,
应检查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二、7 度时,除应按**款检查外,尚
应检查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框架跨数及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的连接构造;三、8 、9 度时,除应按**、二
款检查外,尚应检查梁、柱的配筋,材料强度,各构件间的连接,结构体系的规则性,短柱分布,使用荷载的大小和分布等。”可见对于现有建筑所需鉴定范围(包括框架跨数)除考虑建筑用途、层数、高度等外,与其抗震设防烈度较是密切相关。根据《抗震鉴定标准》6.2.8条规定,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要求的房屋,应对其采取加固措施。
幼儿园安全检测过程中常见问题——构造措施
对于我省绝大部分农村乡镇的学校,其校舍的修建年代已久,且当时我省农村乡镇的经济条件落后,工程技术传统、落后。学校的建设主要是依靠当地传统的工程技术及条件来完成,并且绝大多数没有设计方案,施工操作不规范。从现在专业规范的工程技术角度来看,当时建造的房屋在构造措施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1)地基基础。
在校舍安全鉴定当中,建于20世纪90年代及以前的教学楼的基础,大多采用刚性基础,常见的基础形式为墙下毛石基础或者墙下砖基础。地基基础没有采取防水防渗措施,由于此类型基础整体性较差,长期受地下水浸泡,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现象较为严重,引起上部结构墙体出现由沉降造成的裂缝。
2)囤梁和构造柱的设置。
在农村乡镇的中小学校舍建筑中,圈梁的布置比较合理,大多数建筑墙体下均有地梁,且每层均设置圈梁。构造柱的设置就差别很大。教学楼的横墙间距较大,横墙之间一般都设有承重横梁,导致在横梁的支撑部位局部压应力比较大,一般在教室横梁的下方大多没有设置构造柱,在较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下,横梁下方的窗间墙会出现斜裂缝,这是由于墙肢不满足墙体的受压承载力造成的。
3)预制楼板的搭接。
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校舍,绝大多数楼板均采用混凝土预制空心板形式。预制板形式的楼盖整体性较差,楼板平面内刚度较小,不利于抗震。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预制楼板的安全性与其在承重墙或者梁上的搭接长度有很大关系。在预制板与墙或梁搭接部位经常会发现有裂缝存在,有的裂缝宽度达3mm左右,这说明在预制板楼盖中,预制板与预制板,预制板与梁或墙并没有牢固的连接措施,导致在长期的荷载作用下预制板搭接缝开裂。这种情况在地震来临时是一个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4)其他措施。
a.砖混结构的教学楼的横墙间距一般较大,常见的横墙间距在9 m左右。依据设计规范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砌体结构横墙间距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为了教室的使用空问,必须采用大的横墙间距,就有必要增强教学楼横向的抗震能力,来保证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安全。b.教室的窗洞口一般较大。在教室外纵墙上开设较大的洞口,会严重的削弱纵墙的有效面积,而降低其抵抗力。底层的窗间墙体一般轴力较大,如果墙肢截面过小,会造成受压能力不足,如果有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较会对窗问墙体的受力有不利影响。
学校幼儿园教学楼安全检测鉴定的详细内容如下:
1.建筑物设计文件、场地测量和程勘察报告、施工质量验测证明资料调查;
2.建筑结构基本情况勘查;
3.结构使用条件、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环境类别调查核实;
4.结构布臵、结构体系和构造检查分析;
5.地基基础(包括桩基础)检测结果分析;
6.结构构件材料性能检测结果分析;
7.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大跨度构件的挠度验算和悬挑构件抗倾覆验算;
8.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进行抗震鉴定;当有专门要求作抗震鉴定的,尚须在报告中作专项分析;
9.结构安全鉴定结论及处理意见
勘查方案:
1.收集调查:收集相关设计文件、施工资料,调查建筑物的使用历史。
2.结构基本情况勘查:结构形式、结构布置、建筑层数、梁柱截面尺寸等;
3.结构使用条件勘查:楼面荷载、分隔墙布置、使用环境等;
4.地基基础勘查:地基变形、上部结构反应(有否倾斜、有否外墙开裂等);
5.上部结构表面现状勘查:结构构件有否破损、有否明显的挠度变形,梁柱板及填充墙有否可见裂缝,裂缝的分布、形状、大小等。
6.材料性能检测:对结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采取回弹法结合钻芯取样检测,对结构构件的配筋进行开凿检查以及采用扫描型钢筋位置测定仪进行扫描检查。
7.结构复核计算:复核计算房屋的原设计文件及现状结构,确定结构安全等级,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